新闻中心

关于BPA风险认知差异的分析

发布日期:2016-08-30 来源:CPCIF PC BPA工作组编撰 浏览次数:1004 次浏览

纯天然的物质是健康安全的,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则有害身体健康,这个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这些观点如果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会导致风险认知的差异,从而造成我们远超实际的过度焦虑。

风险认知差异的一个现成实例是很多人认为一些食品中大量存在的纯天然物质异黄酮是安全甚至是有益健康的。而食物中含量较低、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双酚A通常会被认为是有害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最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以上观点颠倒了是非。BPA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由于BPA能被人体有效代谢而迅速排出体外,因此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相反,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异黄酮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比BPA高。正确认识真正的风险和感知的风险能帮助消费者基于事实而非基于恐惧做出合理的选择。

背景

近几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科学出版物对化学物质BPA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其中许多、甚至几乎所有讨论都将BPA与“风险”二字相联系。

在科学出版物中,风险是一个技术术语,用于描述暴露于某种物质(此处为BPA)对身体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风险通常认为是基于科学事实客观分析得到的量化结果,或许风险认知对消费者来说更加重要。截然不同的是,风险认知是对科学事实的一种主观的诠释,是将事实和恐惧进行情绪化或本能的分析的过程。

风险和认知之间的差别往往会导致风险认知差异,哈佛大学风险认知顾问和研究学者David Ropeik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这一术语,现实与恐惧的差异往往让我们的顾虑偏离现实而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担忧。

已知一些情绪因素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对有些风险的恐惧大于其它风险,其中之一是人类对人造风险的恐惧甚于自然风险。最近有一项对大量存在于食品中(尤其是豆制品)的天然化合物异黄酮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个因素造成的风险认知差异的很好的例子。

异黄酮研究新进展

众所周知,异黄酮有雌激素效应,这能够增加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可能性,从而引起健康效应。由于可以使婴幼儿在发育敏感期暴露相当较高的异黄酮,而豆基婴儿配方粉可能是一些婴儿的唯一营养来源,因此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FDA开展的最新研究测试了两种异黄酮原型(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在新生和成年猕猴体内(猕猴是人体良好的实验模型)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并不直接测试毒性,而是通过监控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的变化间接为其潜在毒性提供信息。例如药代动力学研究测试化合物吸收的量、进入体内的部位、以何种形式进入体内、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以及如何排出体外。

作为对比,FDA先前已开展了类似的关于BP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众所周知,BPA和异黄酮同样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效应。不同的是,天然的异黄酮被大家深信为安全甚至对健康有益,而对于人工合成的BPA,很多人却认为是不安全的。就风险认知而言,对比异黄酮和BPA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真实风险和感知风险对比的意义

两项研究发现,异黄酮和BPA经口摄入后都会被人体代谢进而排出体外。除了总体上的相似性,两种物质具有许多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新生猕猴的实验研究。

一个很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物质有多少量以原型(未被代谢的形式),也即具有生物活性的形态进入血流中,这相当于人体对该物质的内暴露或内剂量。通过对两种物质原型的最高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后发现新生猴体内大豆异黄酮的内剂量比BPA的高大概5000倍,说明生理系统对异黄酮和BPA的代谢和清除具有显著差异。

此外,两种物质排出体外前在体内的停留时间的差异也很类似,异黄酮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这种差异表明,相较于BPA,机体排出异黄酮的能力较差。总的来说,BPA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表明人体暴露的低剂量的BPA不太可能引起健康效应。正如FDA研究人员所言:

“尽管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在内的主要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BPA安全性进行了反复测定,但人们感知到的风险却依然认为儿童摄入BPA的风险很高……如此低的暴露量使新生猕猴BPA的内暴露很低(每千克体重摄入1mgBPA的最大血药浓度为0.01-0.02nM)……这与被认为安全的大豆配方食品正相反……尽管摄入了更大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由此产生的内暴露也更高(每千克体重摄入1mg大豆异黄酮的最大血药浓度达到50-100nM)……这种二分法可能反映了天然化合物与人造化学品、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在形成风险认知上发挥的作用,也反映了公共机构能力有限,无法消除科学家和广大民众内不同群体所共有的认知过程产生的风险认知差异(Ropeik,2015)。

如上所述,药代动力学研究不直接测定毒性,但是两者巨大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表明:异黄酮比BPA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更大。这非常重要,因为人体对异黄酮的暴露量(如婴儿通过豆基配方食品的暴露)要高出BPA很多。

人们对异黄酮和BPA的风险认知是截然相反的:总是认为异黄酮安全或对人体有益,而认为BPA对人体具有健康风险。了解真实的风险和感知的风险对于帮助我们基于事实而非恐惧作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