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又是老一套,不含BPA!

发布日期:2017-04-07 来源:CPCIF PC BPA工作组编撰 浏览次数:1975 次浏览

《BPA替代品可能导致不良妊娠》,这个标题就像一下子跳到你眼前。虽然这篇标题看似耸人听闻的报道只是刊登在行业内部的刊物上,但各大主流媒体都大肆报道过,似乎一定要和科学扯上关系才能讲一个夺人眼球的恐怖故事。

这篇文章报道了中国研究者针对一种名为双酚芴(BHPF)的物质对健康影响的最新研究,文章作者称其为现在普遍使用的一种双酚A(BPA)的替代品。根据研究报告和媒体夸大的内容描述,BHPF现应用于种类繁多的塑料消费品中,其中包括标签注明“不含BPA”的奶瓶和水瓶。

如果你碰巧读到媒体发布的这些文章,那你可能真的需要透过骇人的标题,思考文章的本质,很可能读的更像条假新闻,而非确凿“可用”的真新闻。《大众科学》就曾经揭露过背后的真实原因,即“如果无法接触到BHFP的话,这些根本无从谈起。换言之,只有当人体真的暴露于该物质时,才可能有这些潜在的问题。”

事实上,可以证明消费品中含有BHPF的证据微乎其微。不过先不管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媒体缺乏核实的报道,这项研究依然揭露了两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首先正如研究显示,如果替代品未经检测,且不能证明其使用安全性,那么替换BPA反而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即BPA是现有的经过良好测试的物质之一。根据众多BPA相关的科学研究数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BPA是否安全?”问题的回答是清晰明确的“是的,安全。”如果遵从科学依据,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替代BPA,特别是不应该用安全性不确定的物质去替代。

这么说来,你应该为BHPF感到担忧吗?答案就一个字,不。你很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它。

更应该问是否需要担心含BPA或者标签注明不含BPA的产品?其实选择权在你手中,只要记住BPA已经经过完善的测试,而且确认安全就好。至于那些替代品,或许没有经过如此完善的测试吧。

背后的故事

由于最近BPA受到广泛关注,现在很多消费品标签会特意注明为“不含BPA”,,暗示其产品比含有BPA的产品更好或更安全。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些暗示最好理解为假设,这些假设需要进行科学检测,通过数据判断是否真实。

科学流程就是用来检验假设的真实性,这也正是现在很多科学家正在针对各类BPA替代品做的事情。而且,科学文献定期刊登各种被称为BPA替代品的最新研究结果。

中国研究者近期的研究检测了BHPF可能造成生殖影响。据报道称,该替代品呈现出抗雌激素性特征,而且研究者强调“研究中曾发现BHPF会产生严重的发育和生殖影响。”

毫无疑问,这项研究结果相当新奇,毕竟综合性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没有数据显示BHPF有其他的健康隐患。而且,根据研究学者和媒体的报道,单就这项研究的结果也相当令人担忧。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结果重要吗?就像《大众科学》指出的那样,这些研究结果仅对接触到BHPF的人有用。如果接触不到的话,这些研究结果的价值也仅存乎于学术界。

你真的会暴露于BHPF吗?

据研究者称,BHPF用于各类塑料和树脂的生产中,而这些塑料盒树脂在产品中应用广泛。《旧金山纪事报》直言不讳地报道塑料产业“使用一种名为双酚芴(BHPF)的替代化合物生产所谓‘不含BPA’的水瓶。”

然而,可疑的是研究者所谓的广泛应用根本没有任何可信的参考文献支持。研究中所提供的四处引用中,没有一个能证实BHPF的商业应用,甚至还有一处引用和BHPF没有任何关系。

研究者还称各种塑料水瓶和奶瓶装的水中含有BHPF,似乎为证实BHPF被应用于这些常见消费品中提供了证据支持。但是这些结果本身就存在问题,因为从未检测过研究中提到的瓶子是否含有BHPF。

报道称水中BHPF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格外低,仅有0.1ng/L(也就是每一万亿部分中含0.1部分),但却鲜有验证这种方法有效性的数据。更可疑的是,全世界各地的化学分析师有一百多项针对BPA的研究,而上面提到的检测限比BPA的检出限还低了2-3个数量级。这些研究者真的很棒,还是纯属靠运气,或者这就是个关于BHPF的错误?

那些声称人类血液中普遍含有BHPF的内容在分析方法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众科学》曾刊载过一篇文章对水和血液中含有BHPF的发现提出过看似合理的解释:“很有可能所检测出的替代物是其实验室仪器污染所致……或者是错误的识别了该物质。”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能获得什么?

要说BHPF应用广泛,而且人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它简直是荒谬。不论标题中BHPF对健康的严重影响多么耸人听闻,始终没有确切而可信的科学依据。

然而无论如何,这项新研究仍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性。尽管无需为BHPF担心,《大众科学》中强调到,研究者已发现一个重要问题:

胡教授在投给《大众科学》的文章中写道,“我们认为,应该对替代品的毒性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将来应为化学品的替代设立法规。”

更具说服力的是,爱丁堡大学男性生殖健康研究团队的负责人理查德·夏普(Richard Sharpe)教授指出这项最新研究背后不为人知的两个真相:

“尽管环境监督组织持续施压要求禁止使用双酚A及其替代品,对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这些监管机构而言,并没有使用化学替代品替代双酚A使用的可信证据。这项研究通过暗示一种替代化学物本身可能会严重影响内分泌,强调使用这样的替代品可能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尽管研究并没有说明人体是否能接触到足够导致问题发生的剂量。

“已经有大量研究展示了双酚A的活性、人体暴露和代谢等等,正是基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监管机构才能确定我们接触该物质对健康造成的风险。相反,我们对文中提到的替代化学物知之甚少。因此,尽管这项研究整体显得设计精心、论述得当,我们还是要铭记使用另一种化学物替代一种化学物的使用需要证据证实的过程,否则只会弊大于利。”

也许,从这项研究以及随之而来骇人听闻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学到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一看到骇人的标题就当真。事情背后的故事,远比事情本身重要。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20.com/steve_hentges/BPA Free_here_we_go_again-225002